第七届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会议在兰州成功举办

时间: 2025-05-20 16:07:54 来源: 灾协 作者:  灾协

2025年5月16至18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江苏省地震局、兰州交通大学主办,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会议在兰州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195所高校、科研院所的7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致开幕词,兰州交通大学校党委书记狄生奎致辞,《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教授出席会议,会议由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蔺鹏臻教授主持。大会由13场大会主旨报告和14个分会场共计287个分会场报告组成。

image.png

郑国光会长指出,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DeepSeek 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和应用,为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创新赋能防灾减灾救灾,已不是" 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应抓住机遇,以智能化助推现代化,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业务模式重塑、方法手段升级、工作流程再造,充分发挥“人防、物防、技防、工程防”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实现防灾减灾救灾智能化、无人化、自动化。希望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深入研讨近年来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前沿科技与创新、重大实践与应用、最新成果与进展, 推动防灾减灾领域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为构建“全灾种、 大应急”现代化综合减灾体系贡献智慧和方案。

image.png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致辞

image.png

兰州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狄生奎教授致辞

image.png

江苏省地震局副局长徐桂明致辞

狄生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兰州交通大学在工程防灾减灾领域取得的成就。他表示,会议主题“面向多灾害防范治理能力的新理论和新技术”,聚焦地震、台风、滑坡、洪涝等多灾种耦合作用下的前沿科技与创新实践,既是落实党中央关于“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平台。兰州交通大学将以此次学术会议为契机,持续发挥土木工程学科优势,持续强化高寒地区工程防灾关键技术攻关,服务西部重大工程需求,并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人工智能”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23-2024年优秀论文及专家颁奖仪式。

image.png

欧进萍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大会报告环节,欧进萍教授作了“城市巨灾韧性与智能防灾减灾进展与展望”的特邀报告,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山东大学李利平教授、北京建筑大学李爱群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秦四清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凌贤长教授、清华大学陆新征教授、广州大学周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朱宏平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郝贠洪教授、陆军工程大学李杰教授分别作了极富创新性、前瞻性思维的学术报告,不仅传递了前沿的研究成果,为与会者带来了精彩的学术饕餮,更引发了在场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

image.png

image.png

大会特邀报告

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极端灾害事件的致灾机理及防治技术”、“智慧预警与防控”、“远距离输送与生命线工程安全理论与技术”、“多灾耦合作用下工程结构防灾减灾能力”、“桥梁结构抗震理论与韧性提升”等11个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分享。

image.png

image.png

此次会议充分展示了工程结构在地震、风振、疲劳、腐蚀等多灾害防御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工程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进一步促进了科研、设计、生产等相关领域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学术界与企业界对防灾减灾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对提升防灾减灾学科发展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第八届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会议将由南京工业大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