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际减灾日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时间: 2019-10-14 09:04:00 来源: 中灾协秘书处 作者:  
  
 
  2019年10月13日是第30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
 

 
溺水的现场急救方法
  
  溺水是指人没于水中,水和水中污泥、杂草等堵塞呼吸道或因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引起通气障碍而室息。水大量进入血液循环中可引起血浆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伤。抢救不及时可造成呼吸和心脏停搏而死亡。洪水来临,更容易发生溺水。
  现场发生溺水:
  1、迅速将患者从水中救出,解开衣扣、领口,清除口咽部、鼻腔内的污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2、可采取控水措施迅速将呼吸道及胃内积水排出。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将患者俯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施术者以手压其背部。小儿溺水者可抱住两腿,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部快步走动,使积水倒出。
  3、如果出水后发现患者呼吸或心博已停止,清理呼吸道后不必控水,应现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4、一边持续抢救的同时,呼救120,不轻易放弃,尽快送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和高级生命支持。
 
触电的现场急救方法
 
  人触电以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昏迷、痉挛,直至呼吸中断、心脏停跳等险象,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如果未见明显的致命外伤,就不能轻率地认定触电者已经死亡,而应该看作是“假死”,施行急救。
触电急救的步骤如下:
    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时间愈长,对生命的威胁愈大。所以,触电急救的关键是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下述几种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一)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
  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可用“拉”、“切”、“挑”、“拽”和“垫”五字来概括:
  “拉”。指就近拉开电源开关、拔出插销或瓷插保险。
  “切”。指用带有绝缘柄的利器切断电源线。
  “挑”。如果导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这时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挑开导线或用干燥的绝缘绳套拉导线或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拽”。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的衣裤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救护人可直接用一只手抓住触电者不贴身的衣裤,将触电者拉脱电源。但要注意拖拽时切勿触及触电者的体肤。救护人亦可站在干燥的木板、木桌椅或橡胶垫等绝缘物品上,用一只手把触电者拉脱电源。
  “垫”。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或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电源,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二)如果发现是水中漏电或触电事故,立即通知有关供电部门拉闸停电。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方可施救。
  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1)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和其他潮湿的物品作为救护工具。
   (2)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二、现场救护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就地进行抢救。在现场施行正确的救护的同时,派人呼叫120或通知附近有救治能力的医务人员。
  根据触电者受伤害的轻重程度,现场救护有以下几种抢救措施:
  (一) 轻型触电者的救护措施
  如果触电者所受的伤害不太严重,神志尚清醒,只是心悸、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四肢发麻、全身乏力,甚至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则应让触电者在通风暖和的处所静卧休息,严密观察、等待救援。
  (二) 严重触电者的抢救措施
  如果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呼吸不规则或停止、脉搏摸不到,应立即现场施行心肺复苏。有医务人员到场后尽快行电除颤、输氧,后送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三) 应注意触电患者的其他外伤,并进行相应处理。
 
外伤:伤口止血、包扎、搬运等处理
 
  1、用干净的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手绢包扎。若仍出血不止,可采用压迫止血法,1小时后每隔10分钟左右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受了外伤,比较严重的需要立即送医院诊治。
  2、肌肉、关节、韧带等扭伤的,不能立即按摩或热敷,以免加重皮下出血,加剧肿胀,应当立即停止活动,使受伤部位充分休息,并且冷敷或用冷水浸泡,待24小时至48小时以后,皮下出血停止再改用热敷,以促进消散淤血,消除肿胀。
  3、搬运的注意事项:
  A、移动患者前,先检查头、颈、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损伤,如果有,应先作急救处理,如止血、固定后再搬运。
  B、搬运脊柱骨折的患者,要保持患者身体的固定,颈椎骨折的患者除了身体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避免移动。
  C、用担架搬运患者,一般头略高于脚,但休克患者则脚略高于头,行进时,患者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于观察患者的情况;有脑脊液耳漏、鼻漏,头部抬高30度,昏迷患者头偏于一侧。
  D、用汽车运送时,床位要固定,防止颠簸,避免刹车是使患者再度受伤、疼痛。
  4、内伤:骨折后注意事项
  A、使患者平卧,不要盲目搬动患者,颈椎受伤的患者更不能随意搬动及对受伤部位进行拉拽、按摩。
  B、检查受伤部位,对受伤的上肢可以用手帕、布条等悬吊并固定在其胸前,下肢可以与未受伤的另一下肢捆绑固定在一起。
  C、开放性骨折,要注意保持伤处清洁,防止感染。
  D、做完应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要注意运送途中不可碰撞受伤部位,避免人为加重伤情。
 
预防流感的几种常用小措施
 
  一、流行性感冒
  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非常严重。
  二、流感的症状
  (一)起病急骤
  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有腹泻。
  (二)颜面潮红
  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
  三、流感起病急
  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持续时间长,体温正常后乏力等症状可持续1~2周;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有少数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老人、婴幼儿、有心肺疾病着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患流感后可发展为肺炎。
  四、防控的措施
  (一)控制治疗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2、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3、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预防流感的几种常用小措施: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少去人群密集场所,避免感染病毒。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4、秋冬气候较为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5、吃清淡食物饮开水,注射流感疫苗。
 
诺如病毒感染宣传教育知识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诺如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临床特征: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脱水主要表现为少尿、口干、咽干、站立时感头晕目眩,在儿童中可表现为啼哭无泪或少泪、异常瞌睡或烦躁。
  传播: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病人发病前至康复后2周,均可在粪便中检到诺如病毒,但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感染:
  ⑴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⑵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⑶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诺如病毒在密闭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院、游船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
  治疗:
  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预防脱水。轻度脱水时,运动饮料或其他饮品(不含咖啡因或酒精)可起到一定的补水效果,但不能补充重要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因此,在药店购买口服补水溶液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脱水时应及时住院输液治疗。
  预防:
  ⑴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⑵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⑶诺如病毒感染儿童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
  ⑷诺如病毒感染病人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
  ⑸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