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性评价——为重大建设工程保驾护航
时间: 2015-03-27 14:50:00 来源: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作者: 灾协
我国地震灾害严重,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一旦遭到地震破坏会给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提高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的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科学评价地震风险,并依据地震环境、建设工程重要程度、风险水平、经济承受能力和要达到的安全目标等因素确定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是提高其抗震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什么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在对具体建设工程场址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场环境、地震活动规律、现代地形变及应力场等方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所需要采用的风险水平,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或设计所需要的一定概率水准下的地震动参数(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等)和相应的资料。![]() 地震安全性评价有法可依
《防震减灾法》规定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对《防震减灾法》中的上述规定进行了细化,对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范围进行了规定。该条例第十一条规定 :
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
(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
(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
(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成效显著
多年来,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大亚湾核电厂、三峡大坝、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重要工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依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十多年来全国共开展了3万7千余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有力提升了重大工程和人员密集场所的抗震设防能力。青藏铁路依据地震安评结果采用了针对性的抗震措施,经受住了昆仑山口8.1级强烈地震的考验。在汶川、玉树、芦山等重特大地震灾害中,所有严格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的重大工程没有造成严重破坏。特别是位于汶川地震极震区的紫坪铺等1996 座水库无一溃坝,绵阳体育场主体结构完好,成为震后安置大量灾民的应急避难 场 所,地震安全性评价减灾效果十分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