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主题采访媒体行活动在京启动
日前,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科技赋能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主题采访媒体行活动在京启动。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展示广大会员在城市防灾减灾和安全发展工作中的进展成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余勇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新华网、央视网、央广网、中国工业报、中国减灾、应急安全网等10余家媒体记者参加活动。

采访团一行首先来到协会理事单位筑福(北京)城市更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参观石龙京西智谷产业园区人工智能展示中心与算力中心,近距离了解大数据、遥感监测、智能感知等尖端技术在城市灾害预警、建筑安全运维和韧性城市规划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参观结束后随即进行交流座谈。
余勇副会长指出,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趋多趋强,灾害突发性、反常性日益显著,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表示,筑福集团等会员单位在城市安全韧性建设中的实践成果令人瞩目。他强调,协会会员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发展与安全,通过科技创新、机制优化和社会协同,构建“平急结合、防救并重”的全周期城市安全管理体系,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筑福集团董有董事长回顾企业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使命转向“让建筑更安全”,并于2012年北京721暴雨后明确提出“成为抗震、韧性领航者”的战略愿景。他强调,筑福坚持“三不做”原则——不做房地产、不做新建建筑、不做材料,专注城市更新与安全韧性提升。集团产品经理范志超在《城市韧性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分享中,系统介绍了筑福在北京展览路4号院、莲花池6号院、杭州浙工新村等老旧小区改造中应用抗震加固、平急两用、原拆原建等多重技术,建设完整社区,并通过物理更新与数字赋能相结合提升社区防灾能力。
采访团一行来到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展示体验中心,参观城市大脑在城市管理、智慧社区、交通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不同场景下的态势研判、智能分析、综合决策功能以及城市服务管理的智能化实践案例。

在座谈会上,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股份有限公司CMO田京海从发展历程、科技创新、经验沉淀等方面介绍了中科大脑公司的基本情况,并组织相关业务团队就中科大脑在助力城市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和应急指挥工作中的科技创新进行详细介绍。与会代表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应急防灾场景应用、多元治理模式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探讨。田京海表示,中科大脑在产品研发、场景应用、建设服务等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加强与协会业务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着眼关键问题、聚集各方优势,持续为推进信息化中心建设、提升智慧服务水平贡献力量。

采访团一行来到会员单位北京彩彻区明科技有限公司,彩云科技武志豪副总裁向大家介绍说:“彩云科技在地面站、气象雷达、卫星等观测资料和传统气象预报数据的基础上开辟了AI分钟级降雨预报技术新路线,实现了中国首个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未来2小时分钟级、公里级短临降水预报,预报空间精度达1km*1km,时间精度达1分钟。”据了解,截至2025年8月,彩云天气气象预报服务间接覆盖人数超10亿,提供精准天气预报超8000亿次。

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韧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此次媒体行活动首期走访交流的筑福集团、中科大脑、彩云科技等单位,正是城市安全韧性建设的实践先锋:如筑福集团在建筑抗震加固、建筑保护领域的技术创新,让“老城新生”有了安全底气;中科大脑依托城市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置”,灾害风险的“超前预警、敏捷响应”;彩云科技通过气象数据AI大数据分析,提升短临预报准确率,为应急资源调度提供精准决策支持等。

城市安全韧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行业、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一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将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动员引导广大会员和合作伙伴以科技为翼、以合作为基,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 上一篇: 国家减灾中心参加2025防灾减灾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