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城市安全科技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我国城市安全领域科技交流,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建筑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安全生产协会、GEO中国韧性城市专家工作组指导,北京科技大学和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首届城市安全科技论坛”于2024年1月19—21日在北京召开。
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电科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市科技局、工业建筑杂志社承办,由清华大学、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建筑学会工程诊治与运维分会、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圳)、北京云庐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咸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公共安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支持。 论坛开幕式 论坛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致开幕辞 岳院士代表主办方对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院士专家及同仁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他指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如今,现代化城市已发展成为一种复杂巨系统,其脆弱性也愈发显著。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在极端风险事件下承灾受灾的影响之广、安全保障的挑战之大、应急管理的难度之高,均不可同日而语。城市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关键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城市安全科技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他表示,相信通过与各位专家在本次论坛上的深入交流与探讨,能够汇聚共识、凝聚力量;希望以这次论坛为契机,为城市安全涉及到的多学科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为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提供一条纽带,为提升我国城市安全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致辞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致辞 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致辞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会长赵铁锤致辞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致辞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致辞 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董方致辞 论坛报告 在两天会议议程中,共有10位海内外院士、12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主论坛大会报告,近60位专家学者在分论坛做学术报告,围绕城市运行发展风险、城市安全规划与设计、城市安全监测预警、城市韧性与减灾、城市安全智慧应急、基础设施智能诊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报告题目:近期国内外大地震对我国防震安全对策的启示 周福霖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报告题目: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范维澄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现代城市安全“源体力”理论与架构 岳清瑞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院长、教授 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院长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科学家 报告题目:安全韧性城市规划设计的初步思考 郭仁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城市极端降雨与洪涝灾害 胡春宏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数智驱动城市安全:案例分析 陈云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浙江大学超重力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未来绿色低碳城市水系统发展对策与技术进展 马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重要目标韧性防护研究进展 王明洋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军工程大学教授 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题目:西部山区城镇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安全研究 殷跃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报告题目: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结构震后快速检测与评估 苏磐石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长期监测与多尺度建模的沿海城市台风灾害研究 倪一清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现代技术助力山区城镇地质安全 许强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精准分析的区域视角下的城市安全韧性规划解决方案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报告题目:混凝土结构全寿命设计与维护 顾祥林 同济大学原副校长 结构性能演化与控制研究室主任、教授 报告题目:城市地下工程系统安全性能及其控制 郑刚 天津大学副校长、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人感的城市韧性评估与超网络演化分析 方东平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教授 清华大学未来城镇与基础设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报告题目:城市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若干思考 杨思全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书记、研究员 报告题目:气候变化下城市安全及其系统性风险 汪明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报告题目:钢结构桥梁抗火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周福宝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倪雅(汇报人) 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城市基础设施抗震韧性评估关键技术、规范与软件编制 翟长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与韧性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数智化技术赋能数据要素×智慧应急 吕翊 中电太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电科15所所长 报告题目:空天遥感助力城市应急数智化转型 廖通逵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大会分论坛 论坛颁奖 工业建筑杂志社设立并发起了“星河奖”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星河”,寓意广袤无垠,玄妙无穷,深邃无尽。本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聚焦城市安全科技领域,以此向助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达深深的敬意。“星河奖”(城市安全科技领域)评审委员会由多位院士、专家学者组成,在工业建筑杂志社选送的54篇城市安全科技领域优秀论文中,秉持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评选出“星河奖”金奖4篇,“星河奖”银奖8篇。 题目 作者 金奖 基于“风险源-承灾体-减灾力”的“防-诊-治-应”城市安全技术体系 岳清瑞,施钟淇,崔文惠,邓鹏,周琳,陆新征,许镇 海上风电机组高桩承台基础结构参数优化分析及实用变形分析方法研究 周绪红,罗崯滔,王文玲,王宇航,路瑶 “城市-建筑-人”耦合视角下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与分圈层场景构建 邬樱,李爱群 城市密集建筑区新型地震次生灾害研究进展 陆新征,岳清瑞,许镇,王一星,顾栋炼,田源 银奖 地震动持时对自复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动力响应的影响 孙小云,曾滨,许庆,黄林杰,魏洋,周臻,谢钦,郑开启 基于钢筋锈蚀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 罗大明,牛荻涛 纤维混凝土断裂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魏新江,任梦博,冯鹏,吴熙,廖娟 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比 宋军,缪惠全,钟紫蓝,丁艳琼,赵密,杜修力 可更换抗侧耗能装置的钢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张爱林,杨硕,姜子钦,张文莹,刘杰,杨晓峰 节点张开后刚度对变摩擦耗能自复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黄林杰,曾滨,周臻,张文清,桑晨旭,张静茹 自然暴露环境下混凝土部分碳化区长度预测模型 牛荻涛,张宾强,刘俊,李星辰,刘西光 冻融循环后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损伤模型研究 王晨霞,张铎,曹芙波,吴亚轩,叶昌,李兰 《工业建筑》期刊编审委员会李惠院士、牛荻涛教授为代表颁发“星河奖”金奖获奖证书 《工业建筑》期刊编审委员会方东平教授、工业建筑杂志社杨颖芳社长为获奖代表颁发“星河奖”银奖获奖证书 为了鼓励青年学者在城市安全领域的创新研究,本届论坛设立了“青年学者优秀报告”,经过论坛学术委员会的推荐和评选,共选出了6个青年学者优秀报告。 报告题目 汇报人 全寿命内一体化养护与韧性提升 董优 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数字孪生的城市防灾减灾研究 陆新征 清华大学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 面向城市安全监测的时序InSAR点云关键技术及应用 胡俊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测绘与遥感科学系主任、教授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动模型研究 籍多发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教授 城市地震灾害及其防范措施 吴健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桥梁结构健康诊断与评估的机器学习方法 鲍跃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苏磐石院士、翟长海教授、王翠坤大师为代表颁发“青年学者优秀报告”证书 论坛闭幕式 论坛主席岳清瑞院士主持论坛闭幕式,岳院士表示,会议达到了预期目标,是一次圆满成功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规格、高人气、高效率的科技论坛。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城市安全领域的众多学科方向,涉及城市安全理论与方法、城市运行发展安全风险、气候变化、城市安全监测预警、城市工程韧性与减灾等重要议题,展现了对城市安全领域前沿研究与未来实践的战略思考,所透射出的思想与理念、方法与实践、反思与展望,都代表了当今国内外本领域的学科发展前沿、工程技术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除了一系列的主旨报告,会下交流也十分活跃,来自学界、业界等各界精英齐聚一堂,碰撞思想,凝聚共识。相信本次论坛的交流成果必将对我国城市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结合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