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灾害防御协会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 “十五五”谋篇布局关键之年。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社会工作部、应急管理部等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紧贴“四个服务”,以“改革、创新、提能”为主线,扎实推动协会高质量发展。2025年重点工作如下:
一、坚持政治建会,始终保持协会发展正确方向
(一)加强党建引领。根据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统一部署,按照“两个覆盖”要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党支部“七项制度”,强化“两重两大一外事”政治把关,组织开展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党建联建单位交流互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二)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把握新时代灾害防御工作的发展要求和趋势,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切实增强做好灾害防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和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内部治理,为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作出新贡献。
(三)强化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纪委工作要求,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把严党纪与强党性结合起来,压实监督责任,组织部门负责人以上人员签订廉洁责任书。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加强风险管控,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定期开展正风肃纪警示教育,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二、坚持服务立会,勇于担当灾害防御社会责任
(四)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协会跨领域跨部门跨学科的综合优势,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政策研究,积极向政府部门提供资政建议;统筹开展工作调研,了解会员单位经营状况、政策需求及行业诉求,形成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完善调查研究做好技术支撑,推进向人社部申请设立“基层安全管理员”新职业。
(五)办好品牌活动。以“创新赋能防灾减灾,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举办2025杭州防灾减灾大会。组织开展“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第三届安全应急产业博览会、第五届国家灾害治理与风险保障论坛、第八届防灾减灾千场科普讲座等活动。举办第二届水域救援技能大赛、第九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应急减灾与安全科普短视频大赛、应急安全知识问答竞赛等。
(六)加强信息服务。发布灾害领域的“历史上今天”,引导社会汲取灾害事故教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组织“全民防灾减灾公开课”“灾害防御大讲堂”,提供政策、标准和专业信息服务。完善工作协同机制,提供全球灾害数据信息服务。办好“会员之家”,定期向会员单位传递法规知识、协会要闻、分支机构动态和优秀企业等信息。指导分支机构围绕各自领域提供专业信息服务。
(七)做好科技支撑。调整协会专家智库,成立第一届专家委员会。组织2024年“灾害防御科学技术奖”评奖工作和开展2025年奖励申报工作,协助开展首届“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奖”评奖工作。创新团体标准合作机制,组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工作,编发《机动车辆急救包》《轻型模块化应急救援车》等团体标准。组织指导科技成果评价、应急预案、标准制修订等技术咨询服务工作。联合办好《自然灾害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防灾减灾学报》科技期刊。加强与《中国减灾》杂志的协办合作,有序推进杂志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
(八)建强数字平台。进一步开发完善数字减灾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充分发挥协会的资源优势和项目公益属性优势,建立专业运营办公室扩大合作资源提升平台能力,建立区域中心拓展平台渠道扩大项目落地,使之具备较好的产业生态、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公益服务能力。2025年平台服务受众突破100万,具备参与救灾的行动能力;完善平台专业服务能力,基本形成服务模式和全国网络;为协会内部提供行业线上服务。
(九)组织专业培训。协助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开展灾害信息员培训。统筹开展年度防灾减灾救灾培训工作,持续开展面向省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和地震部门的定制化培训,面向社会的防灾减灾专项能力培训。组织 “房屋体检师”“救援直升机空勤员”“通用工程机械救援指挥协同”等培训教材体系建设。加强分支机构和秘书处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
三、坚持改革强会,积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十)优化分支机构。重点加强安全应急产业、社区治理与风险防范等分会建设,筹建水旱灾害、海洋灾害等分会,指导应急救援服务分会、风险保障分会等分支机构换届工作。加强工作调研,借鉴有益经验,修订《分支机构机构管理办法》,组织分支机构年度检查考评。充分发挥分支机构作用,每年至少承担1项重点工作任务。
(十一)加强合作共建。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与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等兄弟协会合作,推动社会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灾害治理与风险减量中心”“基础设施灾害防御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科普教育培训基地”等机构。加强人工智能与防灾减灾救灾服务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
(十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亚洲备灾中心常态化合作,依托亚太人道主义紧急救援组织,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及安全应急领域国际交流研讨活动,承办气象变化与灾害风险国际研讨会、组织“灾害史研究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组织参加印尼应急展,进一步拓展国外访学的范围,借鉴好的经验,传播中国灾害防御文化。
(十三)制定发展规划。牢牢把握防灾减灾救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协会自身特点,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协会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进行科学谋划,研究提出推进协会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
四、坚持文化润会,着力营造协会发展浓厚氛围
(十四)积极倡导公益文化。大力发展防灾减灾公益事业,召开第三届防灾减灾救灾公益大会。创新公益服务机制,推进落实应急小站公益项目。完善协会志愿服务体系,推动构建“公益+”协调机制。协调建立科技创新公益基金,促进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创新发展。修订《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做好参与应急事件的救援协调准备。
(十五)深入开展防灾宣传。发挥协会官网和新媒体矩阵的影响力,持续报道行业和协会重大活动,做好动态宣传。扎实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科普活动。调整宣传保障工作机制,拓展宣传渠道,形成广泛影响,营造良好的防灾文化氛围。
(十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分支机构在各自领域的活跃性,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重点开展超大城市治理和建筑工程防灾减灾、城市安全监测预警、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成果应用、灾害风险治理、航空应急救援、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森林草原火险控制、社区应急能力建设、防灾减灾人工智能、低空应急无人机发展、沿海风险分析和管理等学术论坛。注重灾害历史研究,开展“人文减灾的历史维度”学术研讨活动。
五、坚持民主办会,持续推进协会建设科学发展
(十七)落实民主决策机制。严格落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章程》,充分发挥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监事在协会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广泛凝聚共识,加强民主决策,推进健康发展,按计划组织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及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
(十八)发挥协会自律作用。广泛宣传《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诚信自律公约》,引导行业公平竞争,担当社会责任,加强自愿、自理和自律,齐心协力助推行业发展。加强诚信建设,自愿参与信用评价,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的宣贯工作,增强政策法律意识,自觉服务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工作。
(十九)加强协会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与省(市)级防灾减灾救灾社团组织的联系机制,适时组织召开“全国减灾社团工作交流会”,在救灾救助、人才培养、公益宣传等方面加强合作。大力发展会员,进一步扩大会员规模,完善会员服务清单,持续推进“采访采风”活动。建设学习型协会,积极争创国家“5A”社团组织。
- 上一篇: 唐豹副会长赴深圳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调研
- 下一篇: 2025年防灾减灾公益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