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世界水日,关注 水安全

时间: 2015-03-17 15:35:00 来源: 未知 作者:  灾协
2015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八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5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Wat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我国纪念2015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主题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水安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水安全及中国的水安全的现状。

一.什么是水安全:

  水安全问题通常指相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与水有关的危害问题,例如洪涝、溃坝、水量短缺、水质污染等并由此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害,例如人类财产损失、人口死亡、健康状况恶化、生存环境的舒适度降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等。
中文名
水安全
出现时间
2000
出现地点
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水讨论会
类    型
非传统安全的范畴


二.中国水安全现状

    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国控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17个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胶州湾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记者近期深入全国多个省市调研后了解到,伴随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受损情况触目惊心,水安全正在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图表:2013年十大流域水质状

国家出台规划保护365个水质较好湖泊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提出为保护湖泊生态环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将对365个水质较好湖泊进行保护。
    专家认为,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折射出国家湖泊治理的思路有所调整,即既要治劣、更要保优。此举有利于扭转过去污染越重越能得到重视、越能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逆政策效应”,有助于避免重走太湖、滇池等多个湖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正视水安全“新常态”
    近年来,我国水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大旱、水污染、“水窝子里没水喝”等涉水“痛点”时常发作。然而,不少江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水平,与全新的水情形势严重脱节,不利于保障水安全。正视水安全“新常态”,规划推进新水情形势下的治水工作已是燃眉之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高屋建瓴地指出如何应对水安全“新常态”。各级政府部门应按照这一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扩大投入力度,提高水治理能力,用科学方法和思维保障饮水安全,呵护我们共同的生命载体。

用法治破解“多龙治水”之困
    饮用水污染、水生态破坏、地下水枯竭……当前,我国越来越多地方遭遇水安全问题,水安全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得不面对的一道坎。水安全既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也关系到工农业生产,要想彻底迈过这道坎,必须破解“多龙治水”的格局,以法治手段增强管理部门“一盘棋”的意识以及治理效果。

更多消息请关注=新华网特别关注:中国水安全问题调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18/c_1113303521.htm